»定义
元素组学,是指研究元素组的一整套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主要利用现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如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研究实验对象体内元素的含量、分布、代谢规律,从而系统研究揭示生物体内控制元素(离子)平衡的遗传网络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提供服务
√元素靶标分析( 一种或数种元素分析)
√元素指纹分析( 特定分析技术的整体定性分析)
√元素谱分析( 预设的多种元素分析)
√元素组分析( 多元素或全元素分析)
技术路线
样本收集和制备→元素检测和鉴定→数据处理和分析
»应用领域
植物方向:
植物元素组学是研究植物体内无机元素组成的一门综合学科。通过现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如ICP-MS),结合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数理统计学等手段研究植物吸收、养分元素积累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机理及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植物营养与环境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因此,了解植物离子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方向对于拓展人们对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机制的认识,调控植物元素循环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推荐测试项目:
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硅、铁、锰、锌、铜、硼、钼、氯
定量套餐:根据课题需求自主选择,根据元素数量确定收费报价
元素组学:67种元素全扫
医学领域:
任何生物都是由众多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三大基本元素外,生物体需要多种矿物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氮、磷、硫、钾、钙、钠、镁、氯等属于宏量元素,一般在生物体中含量较高(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人体每日摄入量大于400mg),通常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电解质平衡、信号传导、物质/能量代谢、组织成分以及酶活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微量元素(主要是金属)广泛参与体内多种酶、辅酶、激素、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合成与代谢,在酶的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在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参与电子传递,也有些在生物大分子中起稳定结构的作用。这些元素摄入不足或过多,或相关的信号传导与代谢通路出现异常,都会引起各种生理功能的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是致命的。目前已知,约30%的疾病与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例如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铜与缺锌均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使机体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过量钴可诱发红细胞增多症、心肌病和甲状腺肿大;过量铬可诱发肺癌等。
推荐测试项目:
微量元素套餐:铁、锌、铜、锰、钼、钴、镍、铬、钒、硒
定量套餐:根据课题需求自主选择,根据元素数量确定收费报价
元素组学:67种元素全扫
»技术优势
平台可靠:拥有标准化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先进的仪器平台,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专业的数据分析: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提供数据预处理、元素鉴定、统计分析、数据报告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技术参数
样品要求:1、植物样品至少200mg,血液样品至少1ml(血浆注意用肝素钠防止凝固),尿液2ml,动物组织样品至少1g,细胞样品≥107 cell/sample2.液氮速冻后-80℃保存,干冰寄送
生物学重复
人:30个以上;动物:6-10个;植物:6个
»应用案例
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和锂治疗血清离子组学特征的探索分析
研究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离子组学特征
研究方案:利用ICP-MS技术,对健康个体(n = 25)和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获得的血清样品中存在的游离离子进行相对定量,差异分析,其中BD患者分为两组:(1)使用锂药物治疗(n = 15),(2)使用除锂之外的其他药物治疗(n = 10)。
研究结果:通过ICP-MS对血清离子检测,BD患者(锂药物治疗和除锂之外的其他药物治疗)和健康个体离子组学特征存在差异,识别出差异离子14种,分别是As,B, Cl,Cr,Fe,K,Li,Mg,P,S,Se,Si,Sr和Zn,可作为BD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和锂药物治疗的依据。
2.中国云南三七的元素特征:ICP-AES和ICP-MS测定多元素及统计分析
研究目的:研究云南三七的元素含量而为三七与其他药材的区分提供依据
研究方案:不同地点采集的三七中的五十三种元素(主要和痕量),如P,Mg,Al,As和Pb等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获取元素分布。
研究结果:主成分分布在不同的含量区,元素的含量比较:P> Ca> Mg> Al> S> Fe> Mn> Zn> Ba,从而为三七与其他药材的鉴别提供了可能。 此外,金属污染指数(MPI)可用于向消费者提供三七的安全性建议。